我一直认为移动网络能保持开放的最关键因素是有竞争网络(并不是竞争的运营商)存在,正好昨天提到wifi,顺便多说几句,稍后再继续谈移动运营商是否需要开放来支持其商业模式。
Wi-Fi是基于IEEE 802.11协议的网络接入方式,就是我们现在比较通用的笔记本无线局域网,在局域网中放一个无线接入的node(AP,access point),几十米内的笔记本就可以通过这个接入点接入到局域网中,并通过局域网的网络访问互联网。笔记本无线上网还有另外一种方式,无线modem, 用的是移动(GPRS modem)或者联通(CDMA modem)。这算是wifi和移动运营商网络的一点小的重合,还算不上竞争。有比较3G和wif网络,提到之间竞争的说法是在3G移动计算机出现之前出现wifi移动电话。
当然,Wi-Fi作为3G这样大规模商用网络竞争者还是不太够格,鼓吹的Mesh network,也一定程度上存在信任危机,因为:
1,无法在两个wifi接入点之间漫游
2,数据安全问题
3,一个wifi接入点覆盖范围太小,无法大规模组网(还真有一个名叫FON的运营商,明天来介绍)
4,可用频谱比较少(甚至在某些地方与无线电玩家共用)
不过,wifi可以在小范围内(几十米)使用VoIP、高速互联网嘛,依附于二级的骨干网(fixed mesh network),而更具备竞争性的是WiMax。
WiMax是基于Ieee 802.16协议的网络接入方式,比Wifi范围大,可以达到几十公里。也就是说,在北京门头沟的笔记本,可以通过昌平的node(AP)接入互联网,同 样,上海宝山的一个办公室接入的WiMax voip电话,可以一直讲着电话走到五角场。一个WiMax node基本可以相当于一个移动网络基站(base station)(甚至可以是一个订阅中心,或者两者混合体。这里说的是subscriber station,我不知道这个网元的技术术语怎么说),甚至可以用来连接Wi-Fi的hotspots,移动网络原来的用户注册等等系统,都可以以 Google Talk和Skype的登录模块替代。
技术的改进必然使得移动网络本身发生变化,从原来的移动无线传输部分为组网重点,即将变成了无线传输形式多样、简便,甚至只需要最后一公里(last mile)使用无线传输。当然了,移动终端到基站这种结构基本使得移动网络形成一个中心化结构,所以我说过,移动网络没有真正意义上的P2P。不过,移动 网络本身结构变化,利用WiMax等技术,已经形成一个类似于互联网的分散式结构,这样的话,基本离无线网和有线网的融合不远了。
-- 原文链接: http://column.chinabyte.com/217/2518217.shtml
|